从期望就业的企业类型看,2024届求职毕业生中◆■■◆◆,47■■◆★■★.7%希望进入国企工作,占比排名各类型企业之首★◆★★;其次是国家机关■★★◆,占比14.7%;期望进入三资企业、民营企业、事业单位的比例分别为13%■■★◆★◆、12◆★■■★.5%、10.7%。
调研显示■★■★■,应届生慢就业★◆★、自由职业的比重分别从去年的18.9%★★◆、13.2%增长到今年的19.1%◆■■、13.7%。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持续扩招,应届生在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从去年的4.9%提高到6.5%◆◆■。单位就业依然是主要去向■■■◆,占比55.5%,但较去年下降2个百分点。
对于“找工作”与◆◆■◆“找到好工作”,45.8%的应届毕业生表示,“还是得追求好工作■★★◆◆,但如果没有普通工作也行”,占比排名第一◆★◆◆■★。其次是先找工作,再去追求好工作,占比23★◆◆★★.6%◆◆。
2024春招季临近尾声,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,截至4月中旬◆★★■■,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◆◆★◆◆,47.8%已获得offer,比去年的50.4%略有下降★◆■★■◆,但比2022年的46.7%有提升。总体来看◆■■,近几年的offer获得率维持在50%左右的稳定水平。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★★■■★: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京(2022)0000001
2024年,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79万人★■■◆◆,再创历史新高。智联招聘围绕2024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■◆、就业偏好、求职行为、求职进展、就业选择等维度开展问卷调研,发布《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》。
版权声明■◆:凡注明“来源:中国西藏网◆■”或“中国西藏网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高原(北京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■■◆★■、引用,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从变化趋势看,期望进入国企的毕业生比例连续5年上升◆◆★■★,从2020年的36%持续上升至2024年的47.7%。面对充满不确定的宏观环境■■★★■◆,毕业生找工作的“求稳◆★★”心态在持续加重◆■,更希望以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,提高生活质量和抗风险能力。
从院校看,双一流院校的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最高,达到57%■★■,普通一本、普通二本、专科院校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分别为44◆★◆◆■.7%★■■■、42◆◆.3%、56■◆◆◆★.3%。名校学生在就业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★■◆■◆。与去年相比,专科院校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提高2个百分点,可见掌握一技之长的专科生就业势头相对较好。
从岗位看★■◆◆◆,24.2%的2024届求职毕业生希望到技术岗位就业,占比蝉联各岗位之首■◆■◆,并高于去年的23■◆◆◆★.9%★★■★■★。其次是行政/后勤/文秘、财务/审计/税务■■,占比分别为16%、10.9%,持续排名第二,第三位★◆◆。
数据显示,2024届求职毕业生期望行业中★★◆■,IT/通信/电子/互联网、政府/非盈利机构、文化/传媒/娱乐/体育行业位列前三,占比分别为26.4%、9.4%★◆■★、8.9%。IT互联网行业为应届生贡献很多就业岗位★◆■■■,也是应届生最向往的行业■■◆。
从专业看◆◆★,理工类、经管类■■◆■、人文社科类专业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,从高到低依次为49.4%、47◆■★★★.1%、43.9%。而在旅游等服务消费、视频博主等新业态的发展带动下,文科生就业有所好转,人文社科类毕业生offer获得率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。经济结构的转变也在影响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。
从求职考虑的因素也能看出◆★◆,应届生毕业生对工作稳定性的重视度在提高★◆■◆★。调研显示■◆◆◆,2024届求职毕业生中,51%认为“稳定最重要”★◆■★,比例仅次于■◆◆★★“薪酬福利■◆◆■”(71.2%),位列第二★◆■。与去年相比,认为“稳定最重要◆■■◆★■”的比例提升10个百分点◆■◆■★。 选择“落户、补贴等人才政策”的占比21.4%,高于去年的18.8%。
分院校看,2024届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中■■■,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的占比16■◆■◆■★.9%,高于去年的7◆★■★◆★.9%。一本院校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例也从去年的4.4%升至今年的7◆■◆■◆★.7%◆■★■■★。而有同样选择的普通二本、专科院校毕业生分别占比3◆■.4%★★、4.3%,均低于去年的3.6%◆◆★、5.6%。
报告指出■◆◆◆★★,毕业生对外部环境和自身都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■■◆★◆★,并能基于这些因素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■◆★★。报告建议,2024年毕业季在即◆◆■,仍未有明确去向的应届毕业生,可主动寻求就业指导◆◆■,通过数智化工具、可视化工具等方式★■■■,积极寻求就业机会,突出自身优势,实现向理想职场的迈进。
期望在汽车/生产/加工/制造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比8.2%,高于2023年的8◆◆★★.1%和2022年的6.1%。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★★,及国家对高端制造业的重视,越来越多大学生期望进入制造业发展◆■◆◆◆★,对高端制造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更是关注。